用創意點亮台灣-不能忽視的新力量
發現新的 "台灣之光"
英國創意產業 視台灣為“前進中國指標市場”
中央社╱中央社 2007-10-11 20:19
新聞參考來源: 聯合新聞網 點選
調整字級:
(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十一日電)「Love & Money–英國當代創意商業設計展」今天起在101購物中心展出,策展人魯瑞婷Christine Losecaat表示,台灣被視為英國創意產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指標市場,期望來台展出能促成合作案件。
「Love & Money–英國當代創意商業設計展」今天在101購物中心舉辦開展儀式,展期到10月21日。此巡迴展已在日本東京、香港及東南亞舉行,台灣之後將到韓國首爾展出。
10月12日舉辦英國建築設計研討會、10月19日舉辦英國大師設計論壇(探討全球創意經濟趨勢、從工業設計談創意經濟、國際行銷與品牌經營),可提供欲發展創意產業的台灣諸多經典案例與實戰經驗。
魯瑞婷說,政府若要促進創意產業發展,要多與市場業者互動。
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指出,英國2005年設計產業營業額(turnover)總值達到46億英鎊,從事設計顧問產業的工作人數更接近7萬人,許多國際知名企業Nissan、三星與摩托拉等,都在英國設立設計中心,藉由英國創意產業強化產品設計與品牌推廣。
魯瑞婷指出,他們將台灣與香港放入大中華市場看待,而台灣是英國創意產業要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指標市場。
她說,不含建築設計,英國多達4000家創意產業公司下,這次選擇參展的業者僅12家,因為已設定條件,除因為這些業者必須要了解亞洲市場、曾有作品躍上國際舞台,並要有資源自行來台與可能合作廠商洽談合作事宜。
她指出,其實已有英國創意產業業者曾與台灣廠商,如華碩、BenQ等開過會議,這項展覽希望能將英國創意產業推向台灣,期望能促成12件到50件合作案件。
英國貿易暨投資署署長龐大維也說,已估計台灣未來公共工程市場值可達120億美金,台灣每年也有1000家台商到德國參加電子展,因此,投資署已視台灣為重要市場,並鼓勵英國創意產業從台灣前進中國。
調整字級:
(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十一日電)「Love & Money–英國當代創意商業設計展」今天起在101購物中心展出,策展人魯瑞婷Christine Losecaat表示,台灣被視為英國創意產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指標市場,期望來台展出能促成合作案件。
「Love & Money–英國當代創意商業設計展」今天在101購物中心舉辦開展儀式,展期到10月21日。此巡迴展已在日本東京、香港及東南亞舉行,台灣之後將到韓國首爾展出。
10月12日舉辦英國建築設計研討會、10月19日舉辦英國大師設計論壇(探討全球創意經濟趨勢、從工業設計談創意經濟、國際行銷與品牌經營),可提供欲發展創意產業的台灣諸多經典案例與實戰經驗。
魯瑞婷說,政府若要促進創意產業發展,要多與市場業者互動。
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指出,英國2005年設計產業營業額(turnover)總值達到46億英鎊,從事設計顧問產業的工作人數更接近7萬人,許多國際知名企業Nissan、三星與摩托拉等,都在英國設立設計中心,藉由英國創意產業強化產品設計與品牌推廣。
魯瑞婷指出,他們將台灣與香港放入大中華市場看待,而台灣是英國創意產業要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指標市場。
她說,不含建築設計,英國多達4000家創意產業公司下,這次選擇參展的業者僅12家,因為已設定條件,除因為這些業者必須要了解亞洲市場、曾有作品躍上國際舞台,並要有資源自行來台與可能合作廠商洽談合作事宜。
她指出,其實已有英國創意產業業者曾與台灣廠商,如華碩、BenQ等開過會議,這項展覽希望能將英國創意產業推向台灣,期望能促成12件到50件合作案件。
英國貿易暨投資署署長龐大維也說,已估計台灣未來公共工程市場值可達120億美金,台灣每年也有1000家台商到德國參加電子展,因此,投資署已視台灣為重要市場,並鼓勵英國創意產業從台灣前進中國。
其它相關訊息:
創意產業展》創意 為英經濟添動力
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代表麥瑞禮指出,創意產業是帶動英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。
記者徐世經/攝影
記者徐世經/攝影
文創展》政府關愛眼神,廠商很期待…
2 則留言:
各位同學-這兩天的最新消息中的訊息,想必能夠讓同學們更清楚瞭解台灣的新能量是什麼! 對-就是 創意(創意思考)
只要花點心思~或許你就是台灣之光唷@@
加油唷 各位台灣之光
一併補上 另外兩篇文章 與同學們共勉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創意產業展》創意 為英經濟添動力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劉煥彥/台北報導】 2007.10.19 06:19 pm
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代表麥瑞禮指出,創意產業是帶動英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。
記者徐世經/攝影
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代表麥瑞禮(Michael Reil-ly)指出,包括設計、建築、影視與表演藝術在內的創意產業,不僅是帶動英國經濟的強大動能,還貢獻8%以上的國內生產毛額(GDP);創意產業更為倫敦創造兩成的就業機會。
英國創意產業發展歷經近30年,目前一年總產值超過1,100億英鎊(約新台幣7兆4,121億元),相當於台積電去年營收的23倍,顯示這門生意確實大有可為。
為讓台灣民眾直接感受到英國創意產業的成果,並促進兩國設計界交流,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最近在台北101購物中心舉行「Love & Money-英國當代創意商業設計展」。麥瑞禮日前接受本報專訪,以下是專訪紀要:
問:創意產業在英國經濟發揮的成效?
答:過去20多年,英國逐漸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,促使創意產業迅速發展,在主要產業中更是名列前茅;從1997年到2004年,創意產業每年平均成長約5%。
2000年,當時創意產業總產值為850億英鎊,倫敦就占210億英鎊。根據倫敦市長辦公室調查,受惠於當地多元的文化氣氛,加上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,創意產業為倫敦創造52.5萬個就業機會,並以每年成長9%的速度擴張,高於金融服務業的5%。
問:英國政府為何向海外推廣創意產業?
答:創意產業對經濟非常重要,為英國貢獻約8.5%的GDP,而且比率持續擴大。大企業可憑自己的力量開拓海外市場,我們的創意產業多為中小企業,包括員工人數不多的微型企業,因此需要政府的奧援。
問:英國設計有何獨到之處?
答:義大利等國以設計聞名全球,但英國特點在於種類多樣、範圍廣泛,例如建築、出版、遊戲、音樂或表演藝術等創意產業,都可看到英國人的設計及創意功力。
早在30年前,英國頂尖設計學校出身的年輕人,畢業後就被法國、美國或日本等地的跨國企業網羅,這些外商也會將歐洲設計中心設在英國,吸收英國提供的豐富設計能力。
英國設計的獨特因子來自英國教育注重個人發展、鼓勵創意思考。此外,設計感與生活環境緊密結合,也幫助英國人培養設計的實力。
問: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這次舉辦Love & Money活動,希望達到什麼目的?
答:我們希望台灣民眾能更深入了解包羅萬象的英國設計,不是只看到美國出口的大眾文化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台灣的確開始注意英國,但我們希望藉由這一系列活動,不僅向本地的設計界人士與一般民眾傳達英國當代設計的成果,並且促進台灣與英國在這方面進一步合作。
【2007/10/19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
新聞參考來源:聯合新聞網
http://udn.com/NEWS/FINANCE/FIN11/4058668.shtml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文創展》政府關愛眼神,廠商很期待…
【經濟日報╱鄭秋霜】 2007.10.20 02:47 am
英國向來被視為創意產業大國,整體創意產業產值早在2000年就已高達850億英鎊,創意產業產值更占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8%以上,這樣驚人的天文數字,對每一個正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家而言,都是令人欽羨的目標。但這個成績靠的不只是創意人的努力,政府政策的支持更是關鍵。
以英國爭取到2012年在倫敦主辦奧運為例,除了運動選手準備大顯身手外,英國的創意人也正開始摩拳擦掌。日前在台北舉行的「Love & Money–英國當代創意商業設計展」開幕記者會的介紹影片中,就已巧妙結合了英國創意界與這件極將受矚目的國際大事,宣示英國創意界傾全力、「絕對不能在此盛會缺席」的決心。
看好大中華地區對設計的需求,英國政府正支持一項名為「中國設計專案小組(China Design Task-force)」的行動方案,目的在協助英國設計產業打入台灣、香港及中國大陸等大中華市場。
負責策劃「中國設計專案小組」、也是英國貿易投資推廣署創意產業顧問羅絲卡(C. Losecaat)表示,英國政府是有策略在進行這件事。
有鑑於設計涵蓋範圍甚廣,為免散彈打鳥,此專案小組先期鎖定溝通設計、工業設計、商業及室內設計、產品設計等四個大項目,慎選12家在這些領域有經驗、且有規模的設計公司介紹給亞洲,希望陸續促成12到50件成功案例;未來可能增列建築等其他設計項目。
在英國的創意產業中,設計產業發展尤其蓬勃,從事設計顧問產業的工作人數更接近7萬人,由於創意產業已對英國經濟帶來重大貢獻,政府不得不在政策上更加重視。例如倫敦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從事創意工作,這樣的高比率讓政治人物不敢忽視,競選時當然要推出有利於創意的教育、訓練及執行等各種法案。
看看英國政府與創意界合作的例子與成效,可知創意產業大國的背後,政府、創意人、商業界都各自扮演了角色。
台灣第一屆文化創意產業展正在台北舉行,有多少主政官員或政治人物,真的在乎或了解其意義?如何讓角逐2008年總統大位的人選、主政的政府官員,也來聽聽文創工作者選民的心聲,在政策上不敢忽略,是關心文創產業發展的人要共同面對及解決的事。
更重要的是,主辦奧運、世界博覽會等大型國際盛事,愈來愈成為展示一國文化創意的最佳舞台,最近台灣好不容易爭取到了2011年在台北主辦世界設計大會,我們能否在這場盛會呈現世界級的設計與文創水準,端看未來四年,政府、創意人、產業界能凝聚多少資源與決心。
看看英國的作法,我國關心設計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各界人士,尤其主政者,更應從現在就開始正視、籌劃並行動,才能把握得之不易的機會,讓台灣在2011年的國際設計界,成為面子與裡子兼具的東道主。
【2007/10/20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
新聞參考來源:
聯合新聞網
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REAS2/4061548.shtml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