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意市集 手感藝術成為經濟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 點選
【聯合報╱記者顏甫珉/專題報導】從大前年的南海藝廊,到後來的CAMPO創意市集活動,到現在只剩下「一卡皮箱秀自己」。創意市集這股風潮,在台灣轉眼間兩年多了,這麼多顆「創意經濟」的種子,到底開出了多少機會之花?
南海藝廊,開啟手感經濟熱潮
兩年前南海藝廊開始募集手工製作商品的攤販,到後來一群有心的人組合成CAMPO,在'94
創意市集的遊戲性和美學驚喜,讓孩子們玩得很FUN。
記者陳柏年/攝影
年12月開始有創意市集的擺攤活動出現。'95年的1月份開始,創意市集風潮受到媒體的廣大關注,開始了一波台灣手創經濟的熱潮產生。
創意攤販有多少,光是由三采文化出版的創意市集系列書籍中,編輯在案的創意品牌超過450個攤販。因此過去兩年以來,保守估計出現超過一千位以上的創意攤販,大大小小超過兩百場以上的活動,創造出超過兩億元以上產值。
CAMPO熄燈,該檢視創意經濟體質了
太多雷同,作品中看不中用
是瓶頸,也是改變關鍵
創意攤販「SEESAW」設計的晚宴包
鏨工房呂燕華設計的作品,手工琉璃珠銀手鍊、項鍊

JE DESIGN設計的銀飾項鍊,手工的小熊項鍊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