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參觀,請點選作品資料區,請不吝建議指教:feu.ycchen@gmail.com,謝謝!!

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
不用手指就能戴隱形眼鏡?”小發明家將前往紐倫堡爭光


ETtoday 更新日期:2007/10/27 11:01 記者: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2005-06-07 18:01
參考資料來源:ETtoday 點選

12名小發明家將帶著他們的創意前往德國紐倫堡參加發明展,他們在生活中發揮創意,小東西就可以改變不方便,例如惱人的橡皮擦屑,加鐵粉就可以回收;戴隱形眼鏡不必用手直接接觸眼睛,12個小發明家當中,台中女中學生就佔了一半!

寫錯字用橡皮擦擦掉,筆跡沒了,卻留下惱人的橡皮擦屑,台中女中學生想出解決辦法。中女中學生:「裡面加了鐵粉它有磁性,我們擦出來這些粉屑,都會有鐵粉,可以回收,就是用磁鐵可以回收。」

橡皮擦加鐵粉,靈機一動發明,就產生了碎屑用磁鐵吸起來回收,乾乾淨淨;另外最怕細菌感染的還有戴隱形眼鏡,這個吸棒利用壓力吸住鏡片,戴軟式眼鏡也可以不必用手接觸。

中女中學生:「軟式的話通常只能用手摘除,手上有一些細菌還是怎樣,不是每次都能夠剛好,有洗手台把手洗乾淨,比硬式眼鏡的,接觸面比較大一點。」

這些生活中的小發明總共10項,將前往德國紐倫堡參加國際發明展,12個小發明家,台中女中學生佔了一半,要為台灣爭光。

4 則留言:

林信宇 提到...

關於德國紐倫堡參加國際發明展-相關訊息>

林信宇 提到...

十二名台灣學生10項創意發明 挑戰世界發明

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更新日期:2007/10/26 11:59
連續七年,指導學生在德國紐倫堡世界發明展發光的鄧鴻吉,30日將率領12名學生帶著10件發明作品,再度遠征德國,鄧鴻吉老師說,參賽學生來自台中女中、明道中學、居仁國中以及台中高農等校,其中台中女中王相云同學設計的隱形眼鏡吸取器,嘉惠眼鏡族,獲獎呼聲高。

台中女中二年級的王相云,因為自己卸下隱形眼鏡時,總是費盡力氣從眼球上剝下眼鏡,因此,花了三個多月,研發隱形眼鏡吸取器,利用彈性擠壓體的一端,配置一個吸盤,吸盤中央設一個氣孔,透過擠壓排氣後,將吸盤置於隱形眼鏡的凸弧面上,輕鬆吸取隱形眼鏡。

台中高農的曾亮維同學,則是騎摩托車時,總被安全帽勒緊脖子很不舒服,因此,發明出可調式安全帽。

在德國紐倫堡獲獎無數,有台灣愛迪生稱號的鄧鴻吉老師表示,只要發揮創意,人人都是發明家。今年參加紐倫堡世界發明展的10項發明包括橡皮擦材質改良,按壓式容器構造改良,雨傘構造改良,緩降機保存裝置,汽車門開啟時的防雨裝置,及容易調整扣帶鬆緊的安全帽,有隱藏式吸管的鋁箔包等,創意十足。

(2007/10/25 下午 03:49:42 劉文珍)
台灣學生10項作品 挑戰世界發明展
資料來源: 雅虎新聞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1026/63/n28g.html

林信宇 提到...

青年發明團 勇闖紐倫堡展
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:2007/10/26 04:09
〔記者蘇孟娟/台中報導〕摘取隱形眼鏡只要使用氣壓膠管就能輕鬆辦到;橡皮擦加入鐵粉後,擦拭後的渣屑用磁鐵掃兩下,屑屑清潔溜溜;含有密碼鎖的瓶蓋,能使女性避免喝到被「加料」的飲料,都是台灣青年的聰明創意大發明,卅一日將遠征德國紐倫堡發明展,爭取奪牌榮譽。


隱形眼鏡吸取器 造福近視族

指導教師鄧鴻吉指出,台灣青年代表團約五十餘人,其中不少學生發明人。台中女中今年有六名學生參與,有近視眼的王相云指出,眼鏡族拿隱形眼鏡時,通常靠食指與大拇指伸觸眼球拿取,不衛生且常不慎傷眼,她突發奇想設計「隱形眼鏡吸取器」,設計前端有小吸盤、利用氣體擠壓就能吸附眼鏡,讓眼鏡族遠離「紅眼」苦惱。 吳佳儒、王昱庭兩人考量學生常用橡皮擦,但留下的渣屑處理麻煩,於是在橡膠內加入鐵粉,鐵粉在摩擦過程中形成磁性,橡皮擦後端附有磁鐵,只要掃兩下,屑屑立即清除乾淨;至於林捷安設計的按壓器,讓使用者隨需求調整液體按壓量。

張芝榕與王琳筠設計可收納在傘側的小包袋,雨天用完傘就能輕鬆收納,且不會到處滴水。



掀蓋式飲料密碼鎖 防下藥

聯合大學畢業的胡政宏原只想設計方便開啟的掀蓋式飲料蓋,但看到不少女生在夜店誤飲遭人下藥的飲料,靈機一動,在瓶蓋上設計密碼鎖,保障飲用安全。

此外,台中高農學生曾亮維設計安全帽繫帶,繫帶可隨頭型大小調整長度,讓安全帽安穩戴上;居仁國中三年級學生楊正則引進附吸管的水壺概念設計鋁箔包,使用者不必擔心喝不完的飲料存放問題。

明道中學學生賴韋利設計環保牙線及上下出水的水龍頭、孫煥安設計汽車門開啟時的防雨設計等,均展現生活大智慧;許多學生作品正申請專利。

林信宇 提到...

補充:
青年發明團 勇闖紐倫堡展

資料來源:
自由時報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7/new/oct/26/today-life4.htm